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融汇创新·数字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语境下的期刊论文写作方法分享会圆满举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5-13 浏览量:0 分享:


  2025年5月8日上午,由广西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名城》杂志社、《规划师》杂志社联合主办,我院承办的“融汇创新·数字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语境下的期刊论文写作方法分享会”在我院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广西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王路生,《中国名城》杂志社编辑部负责人张吉明(线上出席),《规划师》杂志社社长熊元鑫出席本次活动。我院党委书记范华在会上致辞。



  活动通过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众多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学者、城乡规划师、高校师生及从业人员参与,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术研究的创新路径。




  聚焦前沿:破解保护难题,赋能学术研究



  活动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两大核心议题展开:一是多元融资模式创新(如PPP、REITs、文旅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二是数字技术(如3D建模、区块链确权、元宇宙展示)对文化遗产传承的赋能路径。同时,活动深入探讨了学术论文的选题设计、框架构建及期刊投稿技巧,为与会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



  我院党委书记范华在致辞中表示,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我院近年来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与创新融资模式,并加入《中国名城》杂志合作平台,期待与学界同仁共同推动成果转化,为行业提供‘双引擎’动力。



  广西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王路生强调,唯有凝聚智慧、突破传统,才能守护文化根脉、焕发遗产新生。他表示,协会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成果向实践转化,为广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新动能。



  《规划师》杂志社社长熊元鑫在讲话中呼吁,以学术为基、以创新为翼,共同探索历史文脉传承的无限可能。他表示,《规划师》杂志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为学者提供高质量的成果展示平台。




  干货分享:四位专家倾囊相授



  本次活动特邀四位行业专家在分享会上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名城》杂志社编辑部负责人张吉明通过线上连线方式,介绍了期刊办刊方向及投稿要求,强调选题需紧扣国家政策与地方特色。



  《规划师》杂志主编刘芳以“规划类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与写作技巧”为题,从题名拟定、结构逻辑到学术规范,系统解析论文写作要点。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一院副院长李凯结合广西实践,分享AI技术与空间叙事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中的应用案例。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城市规划师李娜通过梧州骑楼城、苏州古城等案例,剖析多元融资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反响热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与会者纷纷表示,活动内容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望未来:携手共筑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



  本次分享会是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推动学术交流与行业协作的重要举措。未来,我院将继续联合《中国名城》《规划师》等平台,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助力优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为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活力。







   拟 稿:陆 婷

       李丽灵

   摄 影:梁嘉慧

  一审一校:官 方

  二审二校:黄 玲

  三审三校:郑爱民





top